自2025-08-03首届药交会举办以来,凭着浓厚地方特色和强大影响力,这个年度药业盛会,已然成为亳州中药产业发展的最靓“名片”。
从无到有,从药交会到药博会,从亿元交易额到揽金数百亿,从单一的经贸活动到经贸、文化、学术三大板块……
药博会的变迁,就是浓缩版的亳州发展史。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亳州药业经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变化,见证了药业产业从传统贸易初加工到现代全链条体系的蝶变转型,同时也见证了中华药都向世界中医药之都迈进的坚定步伐。
药交会诞生
1984年,原亳县工商部门对药材交易资源进行整合,在当时的东关附近成立了一个占地36亩的药材贸易市场,即工业品批发市场。亳州药材交易市场开始结束无序自发状态,进入规范管理阶段。亳州人开始亲切地称这个新市场为“大药行”。“大药行”和“上行”自此成为亳州人最耳熟能详的词语。
在八十年代初,安国、辉县和樟树等“药都”,都举办了规模很大的药交会,无论参会人数还是成交额都让人称道;相比较而言,药都亳州只有一个小交易市场,知道的人也不多,这与“药都”称号很不相符。在这样的背景下,当时的亳县政府决定举办药交会以促进中药材交易,打造中华药都形象,提高知名度。
当时的亳州还是个小县城,想要成功举办药交会,难度很大。亳县政府对药交会的召开非常重视,县委、县政府领导全部“扑下身子来抓药交会”,并亲自去北京、上海等地,邀请大药材公司参会;药商们情绪高涨,也积极支持举办药交会。
2025-08-03,首届药交会在原亳州剧院成功举办,来自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约1200名药商参会,会场内成交额达1.2亿元。会上,展出了数百种中药饮片、中草药,其中以亳芍、亳菊、亳花粉等为代表的亳州本地出产的药材吸引了很多外地客商问津。亳州“家家种花如桑麻”的种植规模,1800多年的药材种植经营历史,令参会客商感叹不已。
首届药交会从9月7日交易就开始了,10天时间里交易额达1.2亿元;加上会外交易,总计交易额1.5亿元。
“当时车水马龙,人头攒动,彩旗飘飘,祝贺横幅挂满街南街北。政府、药商、百姓全都参与到活动中来,比过年的时候还热闹。”“在‘中药材大世界’和药材街附近的大小数十家宾馆旅店,住满了来自全国各药材市场、药企、医院、药房、个体中医诊所的药商。”曾参与其中的药商刘先德回忆说。
第一届药交会首次向全国集中展示了亳州的中药材种植、加工、交易盛况,有力促进了当地中药材交易,提高了“中华药都”知名度。此后,亳州中药材市场交易越来越红火,从业人数不断增加,外地药商大量涌入,交易额持续连年攀升,影响力越来越大。
从药交到药博
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后,药交会进入丰富和成熟阶段。
1991年药交会期间举办了首届华佗学术研讨会,共3000多人参会,成交额达3.5亿元。从此,亳州药交会逐步加入了学术、文化等活动内容,初步形成了亳州药交会经贸、文化、学术三大主要版块构架。
1995年,在新落成的中国中药材交易中心举办了第十一届药交会。中国中药材交易中心占地300亩,建筑总面积20万平方米,总投资3亿元,是集中药材(中成药)经营、加工、科研、信息发布、旅游购物、科学化管理为一体的综合药城。江泽民同志为亳州亲笔题词“华佗故里,药材之乡”。
时间来到21世纪,一向红火的药交会却出现了停滞状态,无论交易量还是成交额都没有大幅提升。1998年的成交额为11.1亿元、1999年为11.3亿元、2000年为11.52亿元、2001年为11.5亿元。
为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亳州药交会开始由中药材交易转向中医药会展。从2004年开始,亳州市决定在药交会的基础上,举办中医药博览会,以此推进中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自此,全国(亳州)中药材交易会和国际(亳州)中医药博览会两会合一,药交会概念逐渐淡化,药博会意识不断增强,以博览会意识办好药交会,以药交会经验促进药博会,使原来意义上的药交会在内涵上得以提升,在外延上得以拓展。
2004年药博会,更加突出会展经济内容,突出中药产业化方向,突出国际化程度。历时4天的会展期间,来自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美国、加拿大等12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参加,参观人数达数十万人次。
“展”出新活力
先看一组数据。
2023年药博会系列会展在中国亳州中药材专业市场、亳州中药材商品交易中心举行。本届会展吸引了逾千家企业参展。其中,中国亳州中药材专业市场展区共有700余家企业参展,展览面积3.5万平方米,特展占比90%,参展企业中,有进出口大型企业56家、跨国企业2家、上市企业10余家。而2006年,参展企业104家,市内企业就占了56家。
从2004年到2024年,药博会也在不断变化,不断发展壮大。
回望药博会,一个个节点,见证了其发展历程。
2007年,国际(亳州)中医药展共设标展206个、特展22个,展会客流量达9万人次,韩国大元实业、英国欧亚贸易公司、泰国张裕行等8家境外涉药企业和北京同仁堂、哈药集团等200多家国内涉药企业参展,呈现出特展多、知名企业多、境外企业参展“零的突破”三大亮点。就在这一年,首届中国(亳州)白酒节举行,吸引了茅台、古井贡酒等100多家知名白酒企业以及美食、酒具等相关企业208家参展。
2009年,大会举办了首届中国健身气功博览会暨华佗五禽戏养生健身节,吸引了数以万计的健身养生爱好者。2013年,中国健身气功博览会升级为中国(亳州)国际健身气功博览会。
2011年,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在亳州市首次举办世界中联信息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国际中医药信息发展论坛这一高规格的国际性会议,有力提升了中华药都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2019年是药博会市场化办会的第一届,政府退出主办后,给了企业更多的自由空间,更有利于企业整合资源、拓宽渠道,释放更多的市场红利。
2023年,药博会首次由四大“国字头”协会主办、首次新增“十大皖药”展、首次牵手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发布《RCEP国家中医药行业亳州共识》、成立长三角中药产业创新联盟、举办全国首届中药材趁鲜切制大会等。药博会,更具“国际范”。
从1985年到2024年,亳州因“药”汇聚八方宾朋,绘就了浓墨重彩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记者 刘景侠)